首页

斯慕视频网女s骑男m

时间:2025-05-30 01:19:06 作者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 浏览量:22813

  中新社济南5月29日电 题:博物馆里“画”端午 解锁千年仪式感

  中新社记者 赵晓

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,在20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,“沉淀”了哪些仪式感?

  端午节前夕,中新社记者探访山东博物馆,从古画、年画中寻迹“花样”节俗。

  在文物鉴赏室,山东博物馆书画部研究馆员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只见1米多长的画轴在桌面缓缓铺开,从上至下,蜀葵、菖蒲、石榴花、枇杷、蒜头错落有致地“伸展”,左下方的粽子凸显端午主题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鲍艳囡向记者展示清朝大臣蒋溥所绘的《天中五瑞图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这幅画的核心是避疫驱邪,以‘五瑞’镇‘五毒’。”鲍艳囡介绍,在中国古代,“午”与“五”相通,端午节习俗多与“五”相关。节后湿热,蛇、蜈蚣、蟾蜍等“五毒”活跃,古人便把菖蒲、艾草、石榴花等“五瑞”摆于室内或佩戴身上。它们既是祥瑞之物,也能入药防病。

  与蒋溥同时期的书画家薛怀,曾以端午节为主题创作《天中瑞物图》。画中不仅有艾草、蜀葵等端午节风物,还增添引路蝙蝠的形象。“‘蝠’谐音‘福’,画家借此渲染节日氛围,寄托‘福自天来’的美好祝愿。”鲍艳囡说。

  作为传承2000多年的民俗大节,端午节是文人画家笔下的“常客”,也是民间艺人刻印年画所钟爱的题材。据文献记载,早在宋代,中国民间已开始流行端午节悬挂钟馗、张天师画像。这类画像多以木版年画的形式展现。

  钟馗骑驴祛邪魅、张天师挥剑驱“五毒”……山东博物馆书画部副研究馆员孙芳从馆藏文物中精选6幅端午节主题年画,逐一解读其中内涵。“这幅张天师画像用红色线条勾勒,源于古人认为朱砂红具有驱邪作用。画中题词众多,‘祈福保安’四字点明此画用途。”

  现场展示的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画幅最大,场面壮观,展现端午龙舟竞渡的习俗。

5月28日,在山东博物馆,孙芳展示苏州桃花坞年画《端阳喜庆》。中新社记者 赵晓 摄

  “中国南方水多,适合赛龙舟;而北方陆地多,有拉露水等习俗。”孙芳说,端午节是个仪式感拉满的节日,其习俗既有地域性,也具系统性,涵盖祭祀礼仪、饮食文化、体育竞技、卫生保健等各方面。

  在孙芳看来,尽管各地过端午节的形式不一,但思想根源一致,始终围绕“阴阳平衡”的理念,以祈福、保安、驱邪为核心主题。“从深层看,端午习俗与中国古代历法、阴阳五行息息相关,强调人与自然的动态平衡,反映中国人‘天人合一’的哲学观念。”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陷入“隐藏摄像头质疑”中的民宿店老板们:相信绝大多数店主正规经营

再看上海市,《上海市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(2023-2025年)》提出,完善儿童友好服务体系,推进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发展,着力提升托育教育等“硬设施”品质和“软服务”水平,努力满足广大儿童及其家庭多样化、多层次服务需求。

雀巢集团首席执行官马克·施奈德:中国市场向世界展现了众多发展机会

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人口转移的故事。在全国政协十四届常委会第二次会议上,毕井泉曾发言谈过陈振这一群体遇到的问题:人口在千万以上、房价过高的特大城市,农业转移人口的居住问题突出。

日中福清工商会携公益组织帮扶家乡教育

生态保育工作成效显现。推进《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(2008-2030年)》落地,实施“两江四河”(雅鲁藏布江、怒江、拉萨河、年楚河、雅砻河、狮泉河)流域绿化、乡村“四旁”(宅旁、路旁、田旁、水旁)植树等项目。加强建设项目的生态修复和绿色施工。雅鲁藏布江上的藏木水电站建设过程中,通过修建2.6公里长的鱼类洄游通道和每年大规模的增殖放流等方式,有力保护了高原珍稀鱼类的生存和繁殖。拉日铁路建设过程中,选植优良树种,确保边坡植草及乔木成活率和固沙防沙,在主要地段为野生动物迁徙留出高架通道。拉林铁路建设过程中,有效保护黑颈鹤的最大越冬栖息地。

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吉林省启动国家四级救灾应急响应

新疆兵团“2024年春风行动”主要是为有就业创业意愿的团镇劳动者,特别是脱贫人口、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以及有用工需求的用人单位,特别是新疆兵团重点企业、重要民生商品保供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等提供就业服务。

实探北京小米汽车门店:外部装修即将开工

到了咸丰九年(1859年),皇帝下旨改建启祥宫与长春宫,将二者联成一座前后四进院落,并将启祥宫更名为“太极殿”,用来代替养心殿前殿,作为处理政事的场所,而长春宫则代替养心殿后殿,成为他的寝宫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